紡織服裝歷來是(福建)石獅經濟大戲的“主角”,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該市紡服業界努力在危機中找商機,各顯神通地打了一場“突圍戰”。(2009)上半年,全行業完成產值101.6億元,同比增長9.5%,這占據了該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55.5%。
“多條腿”走路
“紡織服裝是石獅的主導產業,再難也要設法推動持續發展。”石獅市有關領導認為,要進一步形成政企合力,力推行業在保增長的基礎上盡快實現升級,培植更多經得起風雨的規模企業。
今年,石獅市召開了千家企業大會,出臺措施、獎勵先進,鼓勵和引導企業界“拓市場、保增長”。國家出臺紡織服裝產業振興規劃之后,石獅紡織服裝企業發展信心更足了——
品牌企業調整經營規模,拓展銷售渠道。卡賓服飾公司對品牌、市場進行重新規劃,對企業產品進行開發創新,前5月入庫增值稅同比增長111萬元;伊妮斯公司大力開拓內需市場,前5月入庫稅收同比增長46萬元……
外貿服裝企業在國外市場明顯受阻之時,集中部分精力轉戰國內市場,野豹童裝今年重啟國內網絡;挑戰狼公司、聯勝運動服裝公司采取國內市場拓展與加工業務并舉之策,擴大了市場總銷量,前5月入庫稅收同比分別增收244萬元和82萬元。
重塑品牌形象
近3個月,大帝、斯得雅等石獅40多家品牌企業走“精品終端”之路,在全國各地建起了300多家明星店、精品店、旗艦店,今年前7個月整體銷售業績增加了兩三成。
在石獅服裝迅猛發展階段,在全國各地設置了上萬個銷售網點和專賣窗口,對于提高石獅服裝的整體銷量、提升品牌影響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近年來,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服裝業成本在增加,利潤在“縮水”,那種以量取勝的傳統銷售方法,導致大量品牌服裝身價下跌。點多、線長、面廣的銷售布局,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趨勢。
“石獅服裝要有更好的出路,必須突破重圍,建立新型的銷售模式,走精品終端之路。”有鑒于此,今年初石獅市40多家品牌企業組織人員,到全國各大中型城市探路,了解各地服裝業的動態,為新一輪戰略擴張打基礎。
大帝、斯得雅等品牌企業重整資源,變“多而散”為“精而特”,選擇在省、地級市各區域繁華地帶開店,統一店面風格,并通過開設區域商業中心的生活館、旗艦店、文化館等大面積銷售終端店來展示品牌形象。在服務細節上狠下工夫,推出“貼身式”、“保姆式”、“一站式”服務。
“在終端營銷上下工夫尋出路,通過打造精品形象,展示獨特個性魅力,在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同時,也提升了石獅服裝品牌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市紡織服裝同業公會有關人士評價道。
用工需求回升
隨著石獅經濟逐漸回暖,紡織服裝業企穩向好,全市企業的用工需求不降反升。據石獅市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今年對全市80多家產值超億元企業和2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用工抽查顯示,這300多家品牌企業的用工比年初增加了兩三成。全市企業上半年用工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
“這兩個月企業的用工需求再次出現增長的勢頭,直接原因是品牌企業加大了產銷力度,不僅鞏固了傳統的市場,還打開了國內中西部市場和國外中高端市場,銷售渠道拓寬了不少。”市紡織服裝同業公會有關人士分析道。
最近,石獅不少企業迎來了生產旺季,接到的訂單數量大幅增加,用工的需求量也就水漲船高。富貴鳥、木林森等企業,時常出現工人加班加點趕訂單的場面。
祥鴻王總表示,“國際金融危機是一道坎,只要咬緊牙關挺過去了,企業就能夠迎來新的發展!”上個月,公司組織力量設計推出多款秋冬休閑服裝,并與中東、歐美等地客戶簽訂長期供貨協議,近來招聘了200多名熟練技工,正在趕制第一批訂單。
富貴鳥企業瞄準農村市場,開發了一系列新產品,銷售渠道拓寬了,用工需求量也相應增加,企業老員工返廠率達到95%以上,今年還增加了1000多名新員工……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下,不少品牌企業作了“不裁員,不減薪”的承諾,在穩住員工隊伍的同時,客觀上確保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用工情況雖然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但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企業的生產形勢。
市個私協會有關負責人說:“紡織服裝業企穩向好,石獅人投資信心不斷增強,一方面充分體現了市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系列舉措,取得了明顯成效;另一方面,也說明石獅企業趨向成熟,抗風險能力逐漸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