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經過連續5天的緊張評審,來自全國的58名專家從198個申報項目中,評選和推薦了獲“紡織之光”2009年度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共148個,其中一等獎項目9個,二等獎項目56個,三等獎項目83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副秘書長楊世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主任李金寶,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高小安,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魏侃,中國工程院院士梅自強、蔣士成、姚穆等出席評審會。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自2004年設立以來,為推動中國紡織工業的科技進步、造就大批優秀人才、全面振興我國紡織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行業內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本屆評審會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指出,金融危機給中國紡織企業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讓企業增強了風險意識,降低了投資的盲目性,使企業更加重視挖掘自身潛力,加快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
許坤元說,紡織行業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出現復蘇跡象,但總體形勢依然嚴峻。今年1~5月,產值同比增長5.21%,增幅同比下降了12個百分點。出口情況仍然不容樂觀。1~6月,出口額為74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8%。但困境中也有好消息,中國紡織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提高了3.75個百分點,說明我們行業的競爭力有了很大提高。內銷金額前5個月比去年同期增長9.4個百分點,整個衣著類消費總額增長22%,比重占到整個行業的80%,比去年所占內銷市場比重提高了3個百分點。同時,全行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由去年的60%下降到58%,說明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有所增強。
許坤元強調,現在全行業正在貫徹《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規劃》重點就是調整結構,加快自主創新,加快技術改造的步伐,實現產業升級。實施行業振興規劃不僅是為了應對當前困境,而且更具有長遠意義。其中,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技術改造是振興規劃的重中之重。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紡織工業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動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改革開放的政策激活了紡織行業的發展動力和企業的發展活力;另一方面是行業的科學技術獲得了巨大進步,沒有科技進步,紡織工業不會有今天的實力和水平。
許坤元還就當前中國紡織業一些科技進步的重大課題談了看法。他說,在以下方面值得我們重視和加快研究:在高分子領域,高新技術纖維的開發與應用;在傳統紡織機械領域,通過加工原理的變化以及加工精度的提高,把紡機高速高效優質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將電子數字控制技術廣泛應用于紡織行業,可使企業勞動密集型的特征有根本性的改變;利用網絡技術進行信息、技術推廣和網絡營銷的應用等。
許坤元指出,綠色紡織品和循環經濟將成為我們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而且研發時間非常緊迫。在這方面,我們一定要加快自主研發,注重獲得知識產權,不能總跟在其他國家后面。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主任李金寶在評審結果揭曉后介紹說,雖然今年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的數量與去年相比有所減少,但總體水平有所提高。今年的獲獎項目充分體現了紡織科技工作者在實踐工作中的原創性成果,體現了項目完成單位在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方面的成就。
李金寶說,今年評審專家在科研成果的評價中,特別強調了科研成果的應用程度,以及成果對推動行業科技進步所起的作用。另外,評審過程中專家們充分發表不同意見,評審組織方對專家的最后表決采用了無記名的方式,嚴格執行回避制度,充分體現了公正、公平和公開的原則,使評審結果更加符合當前紡織行業和企業在科技進步方面的真實情況和實際水平。
今年的評審會在江蘇無錫舉行,得到了江南大學的大力協助。獲得評審專家推薦的“紡織之光”2009年度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項目的具體情況將于近期在本報進行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