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紡織業正在向“千億元產業”目標沖刺,怎樣才能提升發展速度?一場紡織業的“技術革命”推廣會為湖北企業送來“東風”。
這場由省政府召開的專場成果推廣會主要面向全省100多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推廣由武漢科技學院副院長、教授徐衛林研發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這種技術不僅可以將原來紡織業不能使用的纖維原料開發成紡織產品,還打破了世界原有紡紗紗線細度的記錄。
武漢科技學院副院長徐衛林:“就是能夠紡全世界最細的紗,做出全世界最輕薄的面料。”
不僅如此,新技術還省去并紗,捻線等程序,縮短了工藝流程,降低了漿紗要求,既節能又降耗,企業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邱衛兵:“舉例說我們生產旱麻,運用這個嵌入紡來生產旱麻纖維,那么同比成本至少降低15%左右。”
2008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增加值238.3億元,同比增長22.7%,經濟總量占全省工業6.2%。
近幾年,湖北紡織品檔次提升明顯,產能規模逐年擴大。2008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增加值238.3億元,同比增長22.7%,經濟總量占全省工業的6.2%,紡紗、織布能力全國領先。湖北省計劃用三年時間,在全省推廣這項新技術,進一步優化紡織業結構。
湖北省經濟委員會副巡視員王洪章:“可能今后你們穿的衣服感覺就跟現在不一樣了。至少在支數上、在檔次上提高了三到五倍。”
副省長郭生練在推廣會上指出,眼下沿海紡織服裝加工企業正在向中西部轉移,湖北的機遇前所未有,此次新型紡紗技術推廣,是“官、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嘗試,要利用這次技術革新進行紡織業結構調整,打造湖北紡織產業“千億工程”。
|